close

臉書上有個應用程式,關於理性大腦以及感性大腦

左半球是屬於理性大腦、右半球屬於感性大腦,而每個人可能左右並不是相等的平衡

 

而自恃著自己學習的是科學,我試著以科學的角度分析所屬,究竟我屬於我是理性大於感性、抑或感性凌駕理性

科學的本質在於實證,必須有實際經驗或事件分析佐證推論和歸納;又科學的缺陷就是凡事都有例外,沿著思路試圖尋找不同的可能性,

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訂定過去三百六十五天作為實驗組的持續時間,對照組是排除重要他人的影響,

在社會學中,重要他人是指對於一個人的自我評價與風評具有強烈影響的人,

在社會心理學中,重要他人是一個人在社會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具體人物。

就姑且下個假設:重要他人(父母、師友、同儕、情人等)深深影響一個人想法層面與表現層面趨向感性?

 

先是剔除量尺上的極端值,也就是極度缺乏理智的情形、或極度冷靜思考的特例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天氣、大小考試、生理周期等,但也假設天氣、考試和生理等視為必要環境因子而不討論,

 

實驗必須將所內層的感受面和外層的表現面制定一個公正標準的刻度以量化感性或理性的程度

於是簡化了情緒的面相分坐四個項次 - 表裡如一的快樂、表裡如一的悲憤、內心悲憤卻表現恬適、內心喜悅卻表現平淡

若結果表裡如一占大多數表示感性層面;反之,表裡不一的兩項占多數表示理性層面

當然,這樣的分法有許多缺點,如悲與憤是兩種負面情緒的極端卻化合唯一、又如感性理性的表現不僅只有表裡如一與否

但,試試吧!總是也想不到能更好的方式

 

好吧!首先做的事,三百六十五天內排除重要他人的存在對於內在情緒和外在表現

首先要分析出各種情緒的表現的最大因素各五項(前提要視壓力與生理週期為恆存在的條件),

喜:紓解壓力的舒暢、達成設定的目標(不論長期短期)、純好運帶來的欣喜若狂、不顧一切的物質宣洩、吃到美味食物的瞬間

悲/憤:曾深信的徒勞無功後帶來的哀傷、理想與現實背道而馳的無奈、東想西想沒人講的鬱悶感、

對於某事預期心理的貪婪與怠惰、緬懷過去渺茫未來的感受

面於以上的情緒層次以及實際面臨時的表現歸類如下

喜→表裡如一:3項;表裡不一:2項

悲/憤→表裡如一:1項;表裡不一:4項

若照此量表作出結論為:非重要他人的存在對於內在情緒和外在表現是屬「理性」

當面對正向情緒時,感性理性比為3:2;負向情緒則是1:4,綜合為4:6=2:3,偏「理性」

 

再來則是三百六十五天內重要他人的存在對於內在情緒和外在表現

也一如前實驗分析的步驟我必須已存在重要他人的情況下分析出情緒表現的最大因素各五項(不包含壓力與生理週期)

喜悅的理由...

喜悅的理由....

喜悅的理由.....

悲傷及憤怒的理由...

悲傷及憤怒的理由....

悲傷及憤怒的理由.....

好吧!這實驗就在這裡暫停

 

這個實驗暫緩的原因是要重釐清清實驗的設定的方向,關於自身情緒的理由的方向,

我因為 A 事件,感到 B 反應→因此, A 事件對我產生 B 反應

我做了 A 事件,使他人感到 B 反應,看到他人 B 反應,我感到 C 反應→因此,是 B 反應對我產生 C 反應

我做了 A 事件,預期他人感到 B 反應,我感到 C 反應→因此,我沒有看到他人 B 反應,但令我產生 C 反應的是 A 事件

這是個在重要他人存在時特殊發展出的情緒因素,這完全圍繞在他人感受,卻表現於自身情緒反應,

奇妙的是,先不看最後結果為何,前項所作所為是徒勞無功的行為,主事者卻以此為樂/悲/憤

並且看待事情角度也偏離事件本身與我這個概念的交互作用。

 

回到分析的實驗,於是我開始細數重要他人在這三百六十五天內對我情緒的影響,

怎樣的情況下重要他人的行為對我會最深感喜悅?反之,又怎樣的行為對我深感悲愴/義憤?

想到這,好吧!我放棄了,是一片無遠弗屆的遙想,

是看著星空、是哼著歌曲、是踩著跳躍步伐、是吸著空氣的化學分子、

是頭頂的餘溫、是眼角滑過的殘跡、是淡淡沉沉的汗味、

是沉默不語的草地、是閒話家常的便條、是主食外一碟碟的小菜、

是不期而會的眼神、是沉穩無比的睡意、是迴盪在耳邊的一聲聲玩笑、

是不論生活大小事事事連結於假想幻想夢想的單行道、

是異於常存次元下獨自創造的新空間感......

好吧!承認是化解無解的形式之一,回到實驗,

我將重要他人的存在不論各式情緒皆定義為全然的「感性」

 

於是我得證,

重要他人(父母、師友、同儕、情人等)影響一個人想法層面與表現層面趨向感性。

 

 

 

而我也得證,

當重要他人存在時我感性,

當重要他人存在時我感性,

當重要他人存在時我感性,

以一個理性的角度分析......

 

 

 

 

 

 

身為一個學習科學的人,我試著以科學的方式驗證「我」這個概念在實體與虛無架構下的關係,

老實說三百六十五個實驗天何其多又何其少,我感謝的是這其中帶來擺脫科學形式的意外感受,

也綜合那些意外的感受,發展出對「我」不同的反應形式,

但就如一座起起伏伏的山頭,即使顛頗也是浸浴在大自然的環抱那樣的包容感,

因此,這三百六十五實驗天得以成功落幕,感謝科學,感謝這樣的雙盲實驗

 

 

深信的是重要不滅,形式是昇華層面的影響,便是科學不能解釋的存在。

 

謝謝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lon 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